您的位置:首页 >热点 > 正文

被称为“亲密书写的讲述者”,西班牙作家曼努埃尔·比拉斯首度来沪

来源:东方网2025-07-13 15:28:14  阅读量:5933  

“我选择文学,是因为我不会生活,但我可以写下我不理解的人生。”应上海塞万提斯学院邀请,西班牙著名作家曼努埃尔·比拉斯亮相上海,这也是他首度来中国,并举办面向公众的文学交流讲座。

比拉斯作品2022年首次译为中文,令其蜚声欧美文坛的代表作《奥德萨》由作家出版社引进出版并受到中国读者关注。中文译本《喜悦》即将登陆上市,《我们》中译本也在积极筹备中。

2023年凭借《我们》荣获西班牙纳达尔文学奖,他常被称为“亲密书写的讲述者”,能将一个家庭故事或个人记忆升华为关于时间流逝、亲情、失落与美的普遍省思。

与中国作家陈丹燕的对话中,两位聚焦探讨文学如何承载记忆与生命经验,并在不同文化间搭建理解的桥梁。复旦大学教师、杂志主编萨尔瓦多·马利纳罗主持。嘉宾们谈到,曼努埃尔·比拉斯作品中的短句、重复与诗性节奏也体现了诗人的背景。对他而言,自传不是终点,而是文学创作的起点,是对“人之为人”的持续探索。

在翻译转码的过程中,如何精准传递原文内涵的同时,也能让目标市场读者理解其中的跨文化语境?讲座现场,比拉斯与其中文译者张雅惠对谈,分享作品的翻译过程与挑战,特别是如何将其富有情感与诗意的语言转化为中文。

张雅惠谈到,《奥德萨》和即将出版的《喜悦》这两部小说构成了比拉斯极具代表性的“亲密系列”,探讨哀悼、对生活的渴望与日常之美。

比如,《奥德萨》小说主人公在经历丧母之痛后,试图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,反思自己疏离的家庭关系,进而探求婚姻、教育、历史、社会制度等更深层次问题。这部引发出版界现象级轰动的作品不仅被《巴别利亚》文化副刊评为"年度图书",更荣膺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,其中文版由译者张雅惠执笔,经作家出版社引进出版。

这种对亲情的思考,很容易触发读者对亲子关系中习以为常的相处细节,有了更多元视角的看待及处理。“他的作品贯穿着生活与叙述之间的张力,其诗意而坦率的风格,以细腻直白的文字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,勇敢道出我们常常隐而不言的情感:脆弱、记忆与渴望。”

1962年生于韦斯卡省巴尔瓦斯特罗,曼努埃尔·比拉斯在数十年中学教师生涯之余,创作版图横跨长篇小说、短篇故事集、旅行文学及诗歌领域。评论界认为,他的作品介于小说、记忆与诗歌之间,深刻探讨了失落、爱、时间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意义的渴望。

此后他接连推出入围行星小说奖决选的《喜悦》、情感力作《亲吻》(暂译,Planeta出版社,2021年),以及助其斩获2023年纳达尔文学奖的《我们》(暂译,Destino出版社,2023年)。2024年,比拉斯同时出版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:纪实文集《美利坚行纪》(暂译)以非虚构笔法记录其多年游历美国的深刻观察,自传体小说《世界上最好的书》(暂译)则延续其标志性的抒情叙事。诗歌创作方面,《伟大比拉斯》(暂译,Visor出版社,2012年)、《沉沦》(暂译,Visor出版社,2015年)与精选诗集《独此一生》(暂译,Lumen出版社,2022年)等作品,共同构筑其饱满的诗性宇宙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最近更新